心脏卵圆孔未闭|隐藏在身体里的“小心眼”
“医生,我最近经常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头晕、行走不稳、视物旋转模糊,躺下休息后症状也没有明显的改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近日,一位年满28岁的小易(化名)因突发脑梗,被送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后,医生发现了一个不常见的病因——心脏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是人类心脏心房间隔里的一个小的通道,一般在婴儿出生后一年内会自行闭合,若大于 3 岁仍不闭合则被称为“卵圆孔未闭”。数据显示,卵圆孔未闭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25%。虽然部分患者可终生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对于年轻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其发生脑卒中的风险高达46%。
据小易回忆,他是今年7月份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之前身体一直健康,平时也不常饮酒熬夜,当看到自己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时,他感到非常的困惑和不解。
对此,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陈运清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推断,小易这种情况,由卵圆孔未闭引起的隐源性脑卒中可能性很大;并为小易安排了经颅多普勒(TCD)发泡试验、右心声学造影、经食道心脏超声等。最终证实小易的心脏确实存在“卵圆孔未闭”,这个未闭的“洞”长15mm、宽4mm,为复杂型卵圆孔未闭。
陈运清表示,卵圆孔未闭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在某些特殊状态下,如剧烈运动、咳嗽、搬重物等时,左右心房会形成压力差,一些微小的血栓就会通过这个“小心眼”进入人体脑部,堵塞血管,从而引发脑梗死。另外,未闭的卵圆孔本身也可能形成血栓,一旦脱落也可能诱发脑梗死。
为了彻底消除小易脑梗死复发隐患,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佘强带领团队经过仔细评估、认真讨论后,决定应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来寻找导致脑梗死的真正病因,为后续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佘强表示,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原本是采用光波作为成像的眼科检查手段,其分辨率可达65微米,比CT清晰20倍,比造影清晰10倍,号称“活体组织显微镜”。 “将OCT应用于观察未闭的卵圆孔隧道,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解剖特征,发现里面是否存在原位血栓,进而帮助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卵圆孔封堵术。”佘强说。明确了病因,有了手术指征后,陈运清团队在超声和X线的引导下,将封堵器精准放置到卵圆孔未闭合处并释放,封堵器宛如一把撑开的小伞,成功将小孔封堵,消除了小易脑梗再次发作隐患。
最后,陈运清提醒,查出患有卵圆孔未闭不必过于惊慌,无症状者可以保守观察。当出现影响工作生活的头痛症状、不明原因晕厥、不明原因脑梗死等表现时,应及时规范化诊治,发现并干预高危卵圆孔未闭,以解决潜在的威胁。(陈英)